《大武搧燒風》搧吧,就讓大武的熱風繼續搧起吧!

2024年,是台東製造的「大武年」,我們有幸與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合作,出版《大武搧燒風》一書,探索這片土地的靈魂。這段日子往返1,500公里,穿過華源海灣、金崙大橋、多良車站、瀧溪,然後進入大武鄉;每每都被太平洋各種藍色景致所驚豔,更發現原來被譽為臺東門戶的大武,竟是這麼有趣的一塊土地。

書中記錄了約50位大武地方人士的訪談,撰寫38篇在地故事。回想起這趟美好旅程,無論是站在山坡旁的香茅田裡,一邊聆聽過往香茅產業故事,一邊俯視眼前極盡遼闊的海景震撼;或是與秀春阿姨一起回想過去田中商號的創業故事後,還受贈她親手所做的美味粽子當伴手禮,走訪大武的溫暖人情味,讓人深深感動。

那股想搧起的燒風,是你我對大武鄉的情感連結。

書名定為《大武搧燒風》,源自人們對於南迴吹焚風的深刻印象。當一股乾熱的氣流跨越了山脈,從山上向山坡下吹動,乾燥空氣每下降100公尺,氣溫就會上升約1℃,當氣流到了地面就形成了焚風,又被俗稱火燒風,有時溫度甚至高達39℃以上,不僅使植物乾枯,也深深影響農林業,甚至蔓延星星之火,造成災情。

焚風的存在,儼然已是大武強烈的地方識別之一,但大武人坦然面對自然環境的順應自在,與歲月交織出屬於大武人的堅韌性格。如立委黃建賓所言:「大武人有一種獨特的驕傲,在艱困的生存環境裡,先民們一鏟一鋤地建立家園,儘管沒有良田可耕、儘管焚風在吹,依然在此安身立命。」令人敬佩。

《大武搧燒風》的誕生,希望能透過故事採集的書寫分享,拉近外界與大武之間的距離感。若我們將「火燒風」轉化為一股帶動的能量,那麼《大武搧燒風》想搧起的,除了與大武風土歲月交織的動人情感,還有你我攜手期盼的美好未來。

如何定調《大武搧燒風》?

整本書的架構,是從好奇心出發。曾經盛極一時的大武,是如何發展起來?又留下了哪些故事?真心感謝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林昆緯及李玫倉的引路,以及受訪者們的真摯交流。一路上的相遇,每一位大武人都展現熱情友善,從過往大武風華歲月,聊到現今豐富的旅遊資源;我們被溫暖人情療癒的同時,也沉浸於大武故事的深厚。

大武鄉,從日治時期起由公路文化帶動經濟發展,其後大武戲院、田中商號、林班、漁業、香茅,以及老街人文所串起的大武風華,每一篇都令人回味無窮;而多元族群混居的特色,透過部落遷移、漢人移居、災後永久屋的辛酸史以及青年新世代到來等故事,進一步認識地方人文軌跡。

談到土地孕育的農作物,那些農家無懼環境變遷的勤懇性格,無論是部落傳統作物、段木香菇、鳳梨、放牧土雞蛋,甚至是深具永續意識的獵場野蜜,再再都讓人看見大武農人的艱辛,珍惜這片土地所生長的一切。

當然,一定也少不了輕鬆的吃喝玩樂。從大武之味裡親近地方風土,從大陳記憶料理、經濟早點、華山飲食店、台榮老麵店、良發麵包店,再到彩虹御便當、達興山號、家家酒書房,一路從老滋味聊到新創意。對於飲食,大武人總有故事可說。

一趟走逛大武,從山豬窟的自然山林一路到了大武老街人文,手作體驗、愜意賞景、就連停靠休息站,都是南迴上最大、最新、最豐富的大武之心南迴驛。如果你不知道大武有哪裡好玩?千萬不能錯過《大武搧燒風》。

書中收錄詩人徐慶東、法師陳廣進、修女宋玉潔、醫師盧克凡,這些代表性人物與大武對談,通過他們的生活與記憶,揭開大武的土地人情。

搧起燒風,擁抱大武的未來。

《大武搧燒風》不僅是一部紀錄,更是一份邀請,邀請您親自前來,探索這片獨特的土地,感受這裡的熱情與美好。購買《大武搧燒風》,不僅是擁有一本書,更是與大武鄉共舞,成為搧起燒風的一員。


謝謝這一路來,曾經愛過大武的人,《大武搧燒風》獻給您們。

■出版品資訊
《大武搧燒風》每本定價350元
購書請洽: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藝文推廣科
購書專線:089-350382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五09:00-17:00,不含國定假日)

指導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文化部
主辦單位:臺東縣政府
執行單位:术說地方生活有限公司

#大武 #台東門戶 #第一本大武人的書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