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作中,深深感受生活與臺東風土交織的模樣。
戴上VR裝置,放眼望去,山脈、海洋、光影、土地、吹拂的風,大自然所展現的,總是不斷超越我們的想像,只需沉浸於生活環境之中,便能汲取養分化為靈感,「對自然的應和」彷彿成為這回臺東作品中的共同符碼。
「臺東風土 FUN Taitung, TO Taitung」
海邊礫石、植物、太平洋、蕨類與山交疊,一走進展區,彷彿就踏上了臺東的土地。米花艸果策展執行團隊將臺東風土直接搬進展場,在這片風景中展示著作品,宛如一切的成就都取自於大地,更凸顯自然素材之於台東工藝創作的重要性。
月桃部落-石山倉庫 Kakawasan
石山部落,阿美族人稱之為Kakawasan。一處以手作工藝聞名的阿美族部落,鄰近農田裡的廢棄稻草、山中月桃都是部落婦女們所運用的創作素材。吸取清水與陽光的交互作用,月桃帽、月桃紅酒架、稻草御守,從取材到製作,都成為傳承老人家智慧的生活教材,與時俱進的轉換,延續傳統與自然的共存,讓知識得以代代相傳。
九鳥陶燒 Adidi Pottery
隱身於卑南山林間的九鳥陶燒工作室,主人家是排灣族人廖光亮,作品柴燒古壺中融入了排灣族的文化符碼,手作柴燒作品更運用柴燒表現柴、土、火之間的變化,火痕與落灰,讓人從作品中得以看見自然。
蘭調織女 A’tolan weaver studio
都蘭的部落ina,是一群熱愛染、鉤、編織的織女們,透過在地藝術家的陪伴,讓ina能創造出部落共享工藝產業,植物染色的線材、一針一針的鉤織,推砌出屬於A’tolan的蘭調風格。
享想恭坊
將眼中所見的太平洋,化為一縷飄逸布幕,隨風擺動的藍與白,如水波光影蕩漾出對於海的渴望。享想恭坊,是手作的共享平台,讓「美」自然流動在彼此共好的創作之中。
現場展示出榮獲「2020臺東工藝設計獎」選件。
貳獎 林精哲—黫山水器 tsvulj
傳統排灣族在燒製陶壺時,因低溫堆燒的製法,會讓火與煙於壺身留下走痕,《黫山水器 tsvulj》的系列作品正是用燻的概念詮釋傳統的延展,陶土、木炭、煙灰,像是回歸過去製陶的概念,但透過現代設備的高溫燻燒,崁入火痕,向傳統排灣族陶壺致敬。
參獎 陳君岱—景間,景外 Beyond Scenery
三件一組,《景間,景外 Beyond Scenery》將風景層層轉換成抽象而純粹的「質地」,帶入傳統民藝使用的編、套手法,利用琺瑯與繩,創作出對於「景」的想像。
市場潛力獎 吳孟儒—碎圈 Crackle Ring
工藝與自然間的密不可分,關係著材料與物理。每個質地的顯現、紋理的脈絡都是源於自然的形成。樹木、石頭、甚至是破損龜裂的大地、牆面,成了作品中的裂紋呼應。《碎圈 Crackle Ring》,不只是以自然擬態,更將人為的雕琢程度降到最低,任由作品與時間自然獨處,而成就出最終美感。
佳作 侯志明—規矩 Rule
《規矩 Rule》,蜜蜂群體彼此間恆久不變的秩序,才得以成就地球上億年之久的繁衍,肖楠木、茶文化、女王蜂搭配出台灣風土韻味,以技法呈現出木作的溫潤與自然,從細節中感受創作人對工藝的態度。
佳作 姚怡欣—印象台東 Impression of Taitung
利用錫的可塑性,透過金屬割線、手反覆的彎折、鍛敲與建構式焊接等步驟,讓茶具得以展現海洋、山脈與炙熱陽光的線條與波動,伴隨著台灣茶席文化,透過人情味讓作品與土地產生連結,成為創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印象台東 Impression of Taitung》。
佳作 南宇陽—觀風-茶則創作 Floating spirit- Tea spoons creation
用具象的器物展現抽象的風,虛實之間的張力,表現著屬於風的柔和或者急速,黃銅延伸的曲線、視覺留白的空間感,都讓這片《觀風-茶則創作 Floating spirit- Tea spoons creation》,得以與眾不同。
會場裡,與會者都因戴上了花環而產生連結,屬於喜慶祝福的氛圍,將隨著「臺東風土 FUN Taitung, TO Taitung」開展,而蔓延開來。
相關資訊
2021臺灣文博會臺東館
展覽日期|2021/4/21(三)-2021/4/25(日)
展覽時間|10:00-18:00(週五、六至晚間20:00、週日至晚間17:00)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110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展館位置|北向製菸工廠1樓 產地文化S6-003
_
資料提供:臺東縣政府
尚未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