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小農】日出禾作:吃一口會電人的電光米。

被雨洗過的電光部落,田裡一片清爽舒暢,雪白的雲從頭頂緩慢飄過,襯得眼前的海岸山脈更加青翠迷人。

電光鄰近關山鎮東側約4公里的卑南溪畔,那富含礦物質的純淨水源讓這裡的米更美味了,難怪人家都說電光的米,好吃的會電人。

融合了阿美、客家人的小村落,居民們以務農為主,稻米、梅子、咖啡都是這裡的主要作物;石板所堆砌的田堤旁,隨處可見農人作業的軌跡,翻土車、插秧機、甚至天上飛的那台高科技無人作業機,農村在這裡,不僅純樸還充滿著生命力。

因為渴望返鄉,才唸有機農業。

黃瀚,土生土長的電光人,與其他離鄉的朋友們不同,在外出唸書前,就清楚知道自己是深深屬於土地的孩子,終究要回到電光,回到這個家。

家裡的親戚們幾乎都從事農作,農人的辛苦他最知道。為了有好的收成,普遍慣行地使用化學肥料,但往往農夫才是第一線接觸到藥品的人;日積月累下,身體健康也被破壞殆盡。

所以他一心想學習有機農業,不為什麼,就是希望作農可以在不放藥劑的狀態下,既穩定自己的收入,又能健康、快樂的工作。

「我會跟鄰近做慣行的農友說不要噴除草劑,我勤勞一點幫他拔草,少用一次藥,不也是減少一次接觸到農藥的機會嗎?」

有機雖然很累,但心裡踏實而安穩;多出一份力,對土地、自身、產品、消費者而言就多一分保障,讓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建立一個良善信任的保護網,想要彼此信賴,自己就不能懶,不能沒有原則。

為了做有機,黃瀚得去研究土壤、氣候、環境與米種生長特性;電光多是高雄139號米,但為尋找適合有機種植的米種,他特別選擇帶有芋頭香氣的「台南13號米」,口感Q彈,就連當地農場也說電光種出來的口感特別好。

用心照顧提高有機農田的收成率,八分農地一期約可收成5-6噸的穀子,自己留下一期夠賣的量,其餘的穀子全送到玉里的有機米廠空調存放;現在有了自己的空間,未來也希望一步步增加機械、倉儲等設備品質,並擴大到與其他人合作,成為撐起地方產業的品牌。

在太陽升起的地方,我們合作。

「日出禾作」的品牌,源自黃瀚與薰平兩人對電光部落的愛。

日治時期,電光名為「日初」,意旨這裡是太陽升起的所在;而以稻米起家的黃瀚,最希望的就是運用「有機」串連部落裡最根本的農業、技術、自產自銷、以及包裝設計互相合作,利用群聚讓地方的好東西可以被看見。

其實除了日出禾作,兩人對社區營造一直相當關心,2013年是薰平以研究生身份來到電光的第一年,跟著里長寶媽的腳步進入部落,透過藝術進入社區的研究課題,慢慢成為電光人。

為了對以農為主的電光有更多了解,薰平和寶媽開始「糯米復耕」計畫。從前在阿美族部落裡,每家每戶都會種植節慶要使用的糯米,但隨著大規模的米廠營業,買米變得相對方便後,糯米就漸漸在電光消失;而復耕不是為了收成產量,更重要的藉著種田,找回村民彼此間的凝聚力。

從兩分地開始練習耕作,每每路過的村民們都很好奇這兩個女生在田裡做什麼,無論是觀望、關心、好奇、或是取笑,種田的行為成功引起大家的注意;用最傳統的手工插秧、踩穀演變成社區活動,參與的畫面也從最初的兩人,到收成時有將近20~30人一起幫忙,很是感動。

11月收割完後,緊接著就是12月的農村趣。

「雷公火之役」是老人家與劇場老師一起討論定下的劇目,說的是過往電光的傳統故事;從劇本、服飾、到搭建舞台全都由社區老人家們親手完成,滿滿的成就感讓大家很是歡喜,如今更成為部落裡一年一度的大活動。

演出完的傍晚,全村會聚在一起,舉辦一家一戶一桌菜的辦桌活動,是大家最期待的事;村子裡的大大小小一起參與,餐桌上或許會出現阿美族料理、客家料理,全都是在地媽媽們的手藝。

這些因著當地文化而生的活動,在村裡人的參與下慢慢推廣,吸引更多在地人認同,這種合作的概念,少了誰都不行。

不斷進步,就是共好的開始。

「我們現在規模還小,所以先從自身開始做起,雖然還沒進展到幫忙銷售,但可以先幫其他有機班的農友們寫故事阿。」

從兩人身上,我們真實看見產業扎根的渴望與希望。不求快,實事求是的態度讓日出禾作踏實地持續向前,因發現無論高壓管、噴藥車都不及無人機的便利,因此黃瀚即便堅持有機耕作,也會協助有需求的慣行農友操作代噴藥劑。

「其實我本來是不能接受的,但薰平提醒我若真要推廣有機概念,那勢必要去理解慣行農友的立場與困難之處,改變根深蒂固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為了代噴,黃瀚進修「農藥代噴證照」,發現對農村而言,「精準用藥」的知識是非常迫切的需要;透過協助,至少能提供農友們正確使用農藥的用藥順序,盡可能讓農人使用合理化的施肥用藥,以理論知識提升防治的效果,避免濫用。

如此換位思考,才有機會取得農友們的認同,藉機慢慢溝通有機的概念,甚至真正影響某些農友接受有機的做法。

黃瀚說:「『日出禾作』是基於一個交朋友的概念,當我們回饋於土地,土地會把這些良善的美意,再回饋給你,這是互助互利的。最後獲得好處的是誰?互相都會好,我們的生活會變好,環境也會變得更好,這才是我們希望的。」

 

相關資訊

日出禾作

日出禾作Facebook粉絲專頁

聯絡電話:0934-254225(黃瀚)

台東小農.日出禾作|台東製FB粉絲專頁)

本文同步上傳 時刻旅行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