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旅遊】南迴旅遊推薦:正興村、嘉蘭村、歷坵村。

台東的紅藜,是近幾年最受歡迎的作物,不僅顏色鮮豔,掀起一陣觀賞紅藜花海的熱潮,更是營養價值豐沛的經濟穀物。

說來有趣,南迴線多是砂岩土質的田地,氣候又乾燥;本來很難種植出有經濟價值的其它作物,卻意外地和生性怕水的紅藜契合,成為當地的重要作物,長得好極了!

每到三四月份,「大地最美紅地毯」登場,從知本順著台九線南下,繞行美麗的三色海,沿途無窮無盡的視野總能令人心曠神怡。隨走隨停的旅行節奏,之所以迷人,就在於偶然間與可愛的人們相遇的那刻。帶著尋找紅藜身影的期待感,進入全台最紅的土地。

這裡盛產一切屬於台東的飽和色澤,夏天是鮮綠的甜美釋迦、秋天有金針滿山的艷黃、冬季點綴出洛神花的紫紅、而春天則是繽紛的紅藜田,像極了排灣族人身上的傳統紅、黃、綠一樣。

 

友人告訴我們,金峰、太麻里算是紅藜主要的產地,一開始巧緻可愛的「正興村」吸引了我們的目光而停下腳步,眼前這條充滿原民藝術的陶藝大街是正興村的在地特色。聽說正興村是個標準的移民部落,排灣族稱此地為「比魯部落」(Viljauljaul,日治時期從大武山上遷村至此,現為排灣族、魯凱族、少數漢人融和的居住地。

兩側平房外,居民以古老的部落傳說故事、生活習俗妝點著小矮牆,讓生活與文化無處不融合在一起。無論是傳統家屋裡的生活場景,或是婚嫁時部落裡熱鬧的節慶氛圍,只要透過牆上的刻畫便能心領神會。

走進一看,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有一塊陶板製成的可愛門牌,社區裡連教會都如此質樸可愛,這裡生活的恬適,令人欣羨。

 

路旁,帶著斗笠的阿姨,連竹籃都沒來得及卸下,就開始忙著曬乾剛採收的紅藜,滿地散落的繽紛開啟了今日的紅藜之旅,對於南下更顯期待。

台九線公路旁不時可以看見農人正忙著採收紅藜,就連溪河邊的小小畸零地都可看見藜穗低垂的身影。

一塊塊藜田,真像是打翻了水彩盤似的,將春天的顏色全染在一起,同一束藜穗中可能同時擁有三、四種顏色,令人驚奇於大自然的奧妙。

紅藜,堪稱是台灣這一兩年間最火紅的超級食物,紅藜整株幾乎都可以食用,紅藜梗可以熬湯,讓湯頭帶有如玉米鬚般的清香;中心一點紅的紅藜葉,川燙後吃起來嫩極了;種子富含高營養,無論跟米飯一起煮或是添加在沙拉裡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其實紅藜早在台東部落裡流傳百餘年之久。台灣原生種的紅藜,又稱為台灣藜,為原住民的傳統食糧,通常都與小米、稻米或是芋頭一起煮食。

因紅藜殼含有天然皂素,鳥類不會食用,所以栽種時不需施灑農藥,部落裡常會將紅藜與小米、玉米等穀物伴生,藉著紅藜產生障眼法,免去辛苦的作物被蟲鳥啄食的機率,這是老人家代代傳承下來的生活智慧。

抵達嘉蘭村時,可以看見一座壯闊的拉灣橋,仔細一看橋上設計著百步蛇圖騰,在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生活中深具代表性,底下是當地極為重要的太麻里溪,在四月前都還屬於枯水期,溪床略顯乾涸。

再往前走是連結新富部落與拉冷冷部落的「拉冷冷大橋」,也是部落對外連結的重要道路。

過橋後,可以看見橋下一片的紅藜田,幾位農人正在田裡忙著採收藜穗。阿姨們說紅藜是一年一生的作物,說也奇怪,種過紅藜的土地必須與小米輪耕,否則紅藜的收成可是會大大受到影響!

很懂得從工作中找樂趣的阿姨們,將各種顏色的紅藜編織在帽簷,像是時下最流行的毛線球帽,既繽紛好看又充滿趣味,看起來可愛極了!

「工作嘛,一定要趕著整理好。」才剛採好的一籃籃紅藜,阿姨們馬上就先倒在帆布上整理成一束束可愛的藜穗,以利曬乾。有些特別飽滿的種子,就會被留下來播種,其他的看是要一束束掛在竹竿上、或是曝曬在馬路旁,最重要的就是讓種子外面的水份完全除去。

曬過的藜穗,輕輕一抖種子便隨即掉落,然後再用手工脫粒,並且再次日曬才能脫殼。剛脫粒的種子雖顏色較為暗淡,不過依舊留有紫紅如花粉般的顏色,若不是外殼不能吃,還真不想去除這美麗的紅藜殼呢。

 

中午餓了,剛好經過鼎鼎有名的「拉勞蘭小米工坊」,我們建議若來到香蘭村,一定要停下腳步好好品嘗美食。

拉勞蘭(Lalaulan),排灣族語裡的意思是指土地肥沃之處,部落族人以小米為主食,小米酒特調與小米粽是初嚐部落美食不可錯過的特色料理。

「小米酒特調」是以洛神花果漿調和著在地釀製的小米酒,喝起來微微甜膩的滋味,是放鬆這午後好時光的序曲;以月桂葉包裹著小米粽的傳統米食,中間夾帶著富含油脂的豬肉,大家都說,吃小米粽一定要帶點肥才是真正美味。

延伸閱讀:金崙溫泉:http://www.zztaitung.com/2066/jinlun-hot-spring

 

下一站,歷坵社區「魯拉克斯(Rulakes)部落」!「Rulakes」原意是「樟木很多的地方」。此地土壤、水源豐沛,適合種植各種作物,小米、紅藜、咖啡、洛神花、樹豆、南瓜、芋頭、生薑等都是魯拉克斯部落的主要產物。

歷坵村位於金崙溪流域的中游,也就在金崙溪溫泉上方,主要是排灣族及魯凱族人居住的部落,自荷蘭時期即有記載。

由在地邏發尼耀家族(Ruvaniyav)及於日治時期從出水波的皎茲克斯、加拉拿督旺、巴撒拿發勒等部落族人之遷入,後於民國53年從屏東霧台鄉阿禮村的魯凱族人的遷入,組成現在的魯拉克斯部落。

傳統習俗是由部落族人領我們入村,先在村口進行「火的儀式」,族人會起火升煙,透過煙霧告知天上的祖靈,今天將有外地的朋友來此拜訪我們。

接著,訪客要拿一根木頭加入火堆,象徵對於部落能夠有所貢獻;並以七里香的葉子,輕拍入村者的身體,並打屁股一下,表示除去成見與不好的事情,成為部落的一份子,是帶有祝福與歡迎之意的儀式。

等所有訪客都進行完儀式,再將七里香葉丟入火堆中,將不好的事物留在入口處。

而等到要進入族人家門前,部落族人還會進行「水的儀式」,用水洗手、洗臉並漱口,表示進入別人家中要說好話,之後才會讓人進屋。

 

「小米學堂」的場域原為歷坵國小,已廢校多年,曾為部落的聯合辦公室及社區關懷據點。而後因南迴小米示範區推廣計畫的挹注,將舊國小翻新,並融入傳統小米文化,命名為「小米學堂」,將成為國內第一個以原住民傳統小米文化為主題,並兼具遊玩與文化教育的體驗場館。

以南迴山勢為本,洗手台居然也能是導覽圖。導覽的羅安聖,介紹了各部族的生活範圍及特性,還有整個南迴段的山勢走向等。

鐵絲造物為吊橋,超可愛的擬真!

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坵國小旁的草皮,有搭建露營平台。略高的地勢,加上一大片綠意,安全又舒適,是親子旅遊的野外生活首選。

 

安聖同時也是沙拔壤民宿主人,魯凱族人,家族是屏東霧台鄉阿禮村遷移過來。身為第五代獵人的他,對於傳統文化非常熟悉。民宿樓下設有展示館,擺滿了父親數十年的收藏品,看見獵人文化與魯凱工藝。

手工藝體驗的部分,沙拔壤的安聖帶我們進行「趕鳥器」製作。

趕鳥器在過去是用竹子做的,而到近代則有鐵罐或玻璃瓶的各式趕鳥器。曬乾的竹子,將一段至少兩節的竹子剖開一半,小心不要剖斷,下方的竹節段在兩側挖空,再以黃藤包邊保護較脆弱的竹節處,就完成了。

趕鳥器是藉由讓兩邊的半剖竹互相敲擊產生聲響,來趕跑小鳥,不過,也可以挑選較粗大的竹子,然後將剖開的竹子,一邊用藤做的繩子綁住,然後綁在樹上,另一邊則用手拉,這樣就會產生巨響趕走距離較遠的小鳥。

不過,竹子要選乾一點,才好製作趕鳥器;另外,趕鳥的時間也要算好,我們可以趕白天的小鳥,但夜晚的小鳥有傳說可能是親人化身而來,當然晚上發出聲響也比較不禮貌。

 

歷坵村是個非常適合種植小米的地方,當然也保留了非常重要的小米文化;而小米對於原住民族來說,不只是糧食,更是生活與文化的一部分,甚至還可以傳情意!

由女孩子將小米梗與小米擺成一個小吊飾,然後掛在男孩子的佩刀上,小米越飽滿表示女孩子願意生很多孩子、傳遞香火;而紅色布帶代表經血,表示女孩子已成年,百合花圖飾則象徵至高無上的純潔,看似不起眼的一束小米吊飾,卻是原住民族最重要的生活與文化的濃縮。

 

隱身寧靜村落的小店Sauniyau少妮媱手工烘焙坊」

剛開業沒多久的主人家,佩玉與小鳥姊姊兩人最喜歡與客人聊天分享,有著部落渾然天成的幽默感,非常風趣。

點一杯用在地咖啡豆所煮出的順口黑咖啡,加上老闆娘小鳥姊姊親手做的「小米戚風蛋糕」,那Q彈鬆軟的口感,再舔一口香甜可口的奶油花,配上幾塊口感特別的小米手工餅乾,享受一天悠閒的鄉村幸福,真好。

相關資訊

拉勞蘭小米工坊

地址:台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10鄰新香蘭21號

電話:089-782547

營業時間:10:00~17:00(每週日、一公休)

鼎倫牛肉麵

地址: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四鄰金崙130,132號

電話:089-771918

營業時間:11:00~14:30;16:30~20:00(每週日公休)

講蜜蜜小餐館

地址: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5鄰232號

電話:0986-298325

營業時間:11:30~14:00, 17:30~21:00(每週一公休)

歷坵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台東縣金峰鄉歷坵村1鄰2-1號

總幹事:杜佩玉

連絡電話:0911-992085

沙拔壤民宿

地址:台東市台東縣金峰鄉歷坵村9-1號

電話:0919 759 266

營業時間:全年無休

Sauniyau少妮媱手工烘焙坊

地址:台東縣金峰鄉歷坵村3鄰37號

訂購專線:0988-896059

營業時間:請事先電話確認是否營業唷!

南迴旅行歷坵嘉蘭正興台東製造(FB粉絲專頁)


相關文章

  1. Ms Hui

    22 5 月

    你好!我們希望了解更多台東部族文化及旅遊資料,期待今年11月尾到不同部族體驗。希望你們可以幫我們了解更多當地資料呢!許小姐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