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十年代,黃焜林老闆帶著新穎的西部餐飲概念,延引小舅子的茶攤名「七里坡」,勇於嘗試突破的進入臺東;融合複合式餐飲概念,餐廳裡的餐點商品高達一、兩百種,打破早期臺東傳統冰果室或是小餐館經營模式,以華麗氣派的超大空間裝潢吸引所有臺東人目光。
無論是博愛街上第一棟令人為之驚豔的七里坡,或是後來搬移到大同路上成為當時唯一海濱景點的七里坡,皆是臺東市極具指標性的餐館店家,在臺東市街的近代發展記憶裡,永遠都佔有一席之地。
口述
黃焜林,七里坡複合式茶餐飲集團董事長,帶動臺東餐飲潮流的九零年代創業家。
–
相較起來,臺灣東部發展總是比起西部慢了大半。
狹長而遼闊的臺東,不同於其他城市總是不斷快速地變動著,雖然也有著百餘年的歷史,但對外聯接不易的交通,使得這塊土地的發展遲滯了大半時間。直到近三十餘年間,隨著機場落成、南迴鐵路開通,農產銷售進出口得以興盛,縣府的觀光政策推行也有了重大改變,臺東市開始急速變化。由外地到臺東投資經營的商家也隨之增多,在地人的飲食習慣自然而然也因此而改變。
「七里坡」,是最初那批帶著新穎的西部複合式餐飲概念來到臺東的指標性店家,隨口問一位臺東人,無人不知其早期的盛況空前。
從出版業跨到餐飲的人生大轉彎
自小搬到桃園的黃焜林,因家裡環境不好,國中一畢業就到印刷廠當學徒。那時印刷廠的生意不錯,一待就是十多年,直到結婚後為了要有更好的發展,便自己買印刷機器接些代工生意,逐漸走上創業之路。生意規模越做越大,民國七十六年時就蓋了間工廠,專心經營印刷產業。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臺商開始以外商名義或較為低調的方式進入大陸投資,許多廠商紛紛前往對岸進行考察,黃焜林當時也跟著到大陸走了一趟,但因那時才剛開放,許多政策制定不明,投資環境相對不佳,便放棄了投資的念頭。
當時小舅子在臺東經營一間「七里坡茶飲」,太太回到臺東跟著學習製作飲料。民國八十五年,夫妻倆便在竹南開了生命中第一間以復古懷舊裝潢為主的茶飲店。但就像俗語「新竹風、基隆雨」所說的,新竹氣候風大天涼,光靠販售茶飲,店內的生意一直不見起色。夫妻倆為了改變困境,便想出將茶飲舖融合販售餐點的創新概念,創造出這一路來經營複合式茶、餐飲的特色。
餐廳剛開始經營時,其實主要都交由太太一手包辦,黃焜林還是持續經營出版事業,但因工廠的經營成本高,且持續性要增加昂貴的設施設備,生意越大時風險反而越高,等到竹南的餐廳生意穩定了後,他乾脆結束工廠經營,全心投入經營餐館的生意,開創自己的餐飲王國。
民國八十八年,震驚臺東市的七里坡複合式餐飲館
竹南的餐廳成功經營三年後,恰好碰上臺東景氣正好的時候。民國八十年南迴鐵路通車後,來往人潮增加,一波外來新式餐飲在此時大量進入臺東,衝擊著在地人傳統餐飲文化。原經營茶飲店的小舅子找上黃焜林一同回臺東投資新餐廳,希望將竹南店的餐飲概念直接引入臺東。
但民國八十年代的臺東,雖有一些外來產業進駐,但經營模式還是較為封閉、傳統,在其他競爭對手都還在經營傳統冰果室的年代,黃老闆心想既然要做,就一定要一次成功。
在這之前,臺東流行了一陣子的泡沫紅茶店,一杯只賣三十多元的價格,所以當七里坡決定賣出一杯五十元以上的茶飲時,其他店家們都笑他們是群傻子竟敢在封閉的臺東開店。
當時新店延續「七里坡」的店名,並選在人潮聚集的博愛路上,鄰近舊火車站的文教區是臺東的市中心;旁邊的南京路東側那時被劃為市民廣場,每到夜晚就有許多露天咖啡座,非常熱鬧。而為了成功引爆話題,七里坡直接租兩個店面合併打通出兩層樓的空間,光是一層樓就有七、八十坪的規模,再砸下新臺幣八百萬,設計出充滿東方復古風味的裝潢。顧客一進到店內,腳下踩著的是透明魚池造景,魚兒會從腳底下自在悠遊而過,七里坡以新奇華麗的設計,為臺東餐飲界帶來史無前例的全新形態。
當時,七里坡是臺東首度將用餐空間做半隔間裝潢設計,營造出客人們用餐聊天時的舒適空間,並提供四十多種雜誌刊物讓顧客可以慢慢享受休閒時光。餐點上延續竹南餐廳的風格,並提供更加豐富多變選擇,光是菜單就有一百多種選擇,將茶坊與餐點結合,提供一份一百多元的簡餐,開創臺東餐飲界新氣象。
以往臺東的餐廳幾乎都是一大桌合菜,用餐聚會總是大夥人、大桌菜的形式,但民國八十二至八十五年間,臺灣景氣稍微緊縮,西部早已流行單人份的餐點模式,七里坡將這樣的風氣引入臺東時,更是搭上時代潮流,那時幾乎所有臺東年輕人都曾在七里坡聚會聊天,甚至也改變了大家的聚餐習慣。
最忙碌時,每天幾乎從早上十點開始就開始營業,一直經營到半夜兩點才休息,生意人潮絡繹不絕。為了提升客人點餐的效率,七里坡成為臺東第一家引進「POS點餐系統」的餐館,黃老闆笑說那時還是最早的dos系統呢。而且因為需要提供100多種餐點、飲品,廚房最高紀錄同時雇用三十位員工輪班,連員工守則都還得要送公部門審查,可說是當時臺東市最大規模的餐館。
隔年,黃焜林的姊姊也在臺北內湖開了同型態的餐館,邀請他擔任第一任董事長協助經營管理,因此讓他有更多機會來往東西部,透過考察不斷將新觀念帶入臺東店的管理層面,讓七里坡一直走在潮流先端。
從飲食新文化轉型為講究在地特色的美食空間
而隨著臺東新式餐飲增加,同樣複合式的店家也越來越多時,黃焜林發現在地人有一處與其他縣市不同的有趣性格。可能因為臺東人較為保守,反而不太能接受太過新穎前衛的店家,許多新店面往往撐不過一年半載,他發現飲食最重要的還是料理本身,講究結合在地食材的美味餐點才是能永續經營的關鍵點。
在博愛路經營兩年半後,他重新將店遷到了一處更方便顧客停車,同時擁有無盡海景的大同路上。那時的海濱公園不像現在是遊客聚集的商圈,只是一片又一片未經過整理的空地,整條南海路沒有商家,更遑論人潮了。
黃焜林在海邊重新蓋了一棟佔地約兩百坪的餐館,就像個歐式風格的小地標,再次震撼臺東人的視野。滿屋的大片玻璃窗與延伸的露臺,讓餐館更像是一個遊憩景點,吸引假日人潮與外地遊客目光。
那年代,臺灣正流行便利型的加熱餐包,許多餐廳都會直接將調理包加熱後直接擺盤販售,其實七里坡在博愛路上的餐點也是使用調理包再加工的模式,但各家的口味其實都大同小異,導致調理包熱潮一下子就退燒。為了突破餐點的限制,夫妻倆決定做食材的嚴格把關,盡量選用臺東在地食材,所有餐點都自己料理。
「所有給客人吃的料理,一定要自己都敢吃才行。」黃老闆這樣說,很早以前,店內餐點已全面堅持不添加味精,就是要讓客人吃得健康。每個月買上萬把塊的新鮮雞蛋幾乎都只拿來醃肉,選用品質優良的油品與調味料,一切的用心只為了提供令人安心的料理,也因此歷經臺灣幾次嚴重的食安風暴,七里坡完全不受波及。
而老闆好像不時都在研發新的料理,「沙嗲咖哩雞石鍋飯」還有「滇緬三杯雞」也是後期推出的新菜色,沙嗲雞胸肉串烤香氣濃郁,石鍋裡拌著大量蔬菜跟香噴噴的鍋巴飯,口感清爽又帶著咖哩香,風味十足。
最經典的「東坡扣肉」,醬油滷得入味,肥瘦適中的口感也是許多學子們最愛的菜色。
以求新求變的經營模式,近年菜單更增加包含:港式、美式、泰式、義式等多樣異國料理,超過250種的選擇裡,還有各式精緻蛋糕、西點、茶飲等,以求滿足各個年齡層的需求;在座位區的使用上採用分區規劃,有兒童遊戲區、露天區、吸菸區等,隨著不同流行,還增加插座、wifi等,全面性地滿足用餐人的各種需要。
「七里坡」除了是在地人心中名店外,連每年到訪臺東的遊客都必來七里坡用餐。外地老客人回憶從前到臺東旅遊時,孩子們每次都指定要到七里坡晚餐,不是因為那餐館可以看見無垠的大海;也不是因為可以遠眺綠島在海的另一端,而是因為餐廳內有一座供小朋友遊戲的大球池,他們每回可玩得盡興了。
餐館人氣帶動海濱公園重拾活力
自從七里坡重新在大同路上開店後,市區沿海的人氣似乎又活了起來。早期寶桑靠海濱是臺東最熱鬧的生活圈,但隨著發展向市中心轉移,海邊早已成為失落的一塊土地。
但七里坡彷彿有一種神奇的吸引力,一下子就將臺東人的生活範圍再度擴及到了臨海路,門庭若市的盛況令人印象深刻。隨著人潮再度聚集海濱,南海路上的攤商、店面也增加了,整個市區海邊又充滿了活力。
也不知道是否被人氣隱約帶動著,再加上觀光政策的推行,海邊的公共建設資源逐漸投入規劃,海濱市容急速提升。民國百年時,建設海濱公園「國際地標」地景,加上將大片面積廣大的木麻黃防風保安林地變成知名的「臺東森林公園」,臺東海濱公園一帶成為遊客到訪臺東必去的景點。
迎合未來趨勢,七里坡再度轉型
走過臺東餐飲二十多年來,黃老闆說出餐飲市場永遠無法獨佔的感觸,每開了幾間新餐廳,就勢必會多少稀釋掉彼此的來客量。而近年來,臺灣大型連鎖餐廳陸續進入臺東發展,而臺東的人力需求一直是所有經營餐廳者的最大壓力,加上現行法規下導致經營成本不斷提升,他認為此時正是七里坡再度轉型的好時機。
這次,黃焜林改變以往的經營策略,決定縮小規模轉型為「麵館」的經營模式,同樣延續複合式的概念,但精簡化販售品項,以麵飯類結合飲品、點心等,定位在既養生、溫馨又充滿親和力的在地店家,「小而美」的型態,不僅接近現今餐飲發展潮流,更具備企業向上的彈性及專一性。
黃老闆說臺東市這幾年的市場變化快速,在地經營者得要記得持續性觀察。早期的臺東,餐館的市場係以在地人為主,多是公務員或是業務從業人員等較常外出用餐;但現在的臺東已逐漸轉變為觀光勝地,外地旅客增加,現在的七里坡除了迎合當代注重健康的飲食習慣外,更會面對觀光的需求,希望再度在臺東市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本文同步刊登於【柴魚飛舞】台東縣政府出版品。
–
相關資訊
七里坡_柒麵柒飯
電話:089-32577
地址:臺東市中正路203號
營業時間:週一~週日11:00~21:00
七里坡柒麵柒飯‧台東美食故事|台東製造(FB粉絲專頁)
尚未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