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熱騰騰的米苔目端上桌時,滿滿的柴魚薄片像跳舞般捲曲舞動到慢慢化入湯汁中,夾起滑潤香Q的米苔目送入口中,再嚐一口濃郁柴魚香的湯頭,拌入特製的招牌辣椒醬;這臺東人再熟悉不過的滋味,陪伴臺東人走過半個世紀,老店家也見證了市區發展起落的六十年過往歷史。
從路旁的一台二手老攤車,一路到現在氣派又寬敞的大同店面,「老東台米台目」走過兩代相傳的記憶,無論是市街景象、用餐客群、或是流行潮流,都慢慢地改變,唯一堅持的就是主人家為客人著想的那份心意,還有傳承第一代吳蓮金老先生留下來的獨門湯頭。
口述:
吳朝水、李佳潤,「老東台米台目」第二代,讓臺東傳統老攤子成為人氣美食的實踐家。
–
說到臺東市,米苔目幾乎是所有人必嚐的經典小吃。位於大同路上的「老東台米台目」,係遵循古法製作,湯頭有著濃郁的柴魚香氣,肉燥清爽而不油膩,這碗經得起歲月考驗的傳統米苔目,即使過了六十年,依舊是臺東人氣滿檔的在地美食。
早期的臺灣農業社會,凡遇到農作收成期間,忙於割稻收成的主人家往往會準備早、晚兩次的休息點心,供前來幫忙的工人或換工協力的農人食用,許多傳統古早味小吃就源自於此,「米篩目」是當時普遍食用的古早味米食點心之一。
老闆娘李佳潤說,製作傳統「米篩目」時,會將篩子架在大鍋上,邊篩邊煮。家裡獨門比例的米糰,得先從米漿炒成「粿粹」,Q勁十足,得費力將米糰推壓過篩子般的擦板,從「目」(孔洞)中搓出粉條,再用大鍋滾水快煮成型。由於「篩」的閩南語近似「苔」,所以又稱米苔目,或米台目。
民國四十四年 跟著築路工程來到臺東
民國十六年出生的吳蓮金老先生,原是一位來自花蓮縣光復鄉大富村的築路工人。因修路的緣故,一家人得跟著工程搬遷,說巧不巧,每搬到一處新的地方,家裡就增加一位新生兒,等民國四十四年來到臺東時,轉眼間家裡已經有五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自從老么出世後,夫妻倆不想再奔波辛勞,便從此留在臺東,安身立命。
為了養活家裡的妻小,吳蓮金努力在市區裡找尋做小生意的機會,恰好有一位賣米苔目的老翁正打算賣掉他的二手攤車,吳老先生便趕緊花了幾千元買下,還請求對方指導料理技巧,這才有了生財工具。
起先,沒做過生意的夫妻倆開始摸索該如何賣東西,憑藉著老翁的教法和妻子從前的印象來製作米苔目。每天煮好放上推車後,一早就推到福建路上的兩棵茄冬樹下叫賣,那時大家都稱他們是「賣米苔目的」或是「樹仔下賣米苔目的」。
只是剛開始生意經營得相當不好,兩人找不到買賣的要領,每天都幾乎賣不到二十碗,日子相當艱苦。吳蓮金只能不斷努力調整口味,就在差點要放棄的情況下,他找到了一線生機。
加入在地柴魚 創造獨門湯頭
原先老翁教的做法是純肉燥的米苔目,但吳蓮金到市街上發現,臺東因是黑潮與親潮的必經之海域,水產資源豐富,市場上柴魚塊的價格較為便宜,決心嘗試將柴魚手工刨成片狀,再放入湯頭裡一起熬煮出鮮味,沒想到這一步竟成了生意的轉機。自從做法改良後,某次夫妻倆整天擺攤下來,共賣出了二十八碗,兩人就高興地手舞足蹈,因為他們知道未來的生意一定會漸漸步上軌道。
自路邊賣了一陣子後,吳蓮金就在福建路上的「沙卡里巴」(日語裡指熱鬧的市集)固定擺攤,就在現今「王子麵店」對面。那時「沙卡里巴」裡有許多小吃攤,儼然是小吃的集中地,隔壁攤賣肉羹、還有螺肉,當時最流行的吃法是點一碗乾的米苔目,再淋上肉羹,由客人們自創出彼此相傳的獨門吃法。後來因改建,攤商們又再次遷移,吳蓮金就搬到了正氣路上的店面,一賣就是三十多年。
那時,正氣路上的「東台戲院」就在店面前方,只要戲院在店裡張貼宣傳海報,就會免費贈送好幾張電影票,所以整家店裡幾乎貼滿了海報,吳家的孩子看電影幾乎一律免費。東台戲院還開著的時候,人們都會說:「來去東台吃米苔目。」後來東台戲院關了,客人們就換說:「去老東台那裏吃米苔目。」久了,「老東台米台目」就成了臺東人記憶中的老店,也是大家口耳相傳的人氣小吃店名。
為傳承老店 小兒子夫妻倆回鄉接手
從開業後,辛苦了四十年,吳蓮金老先生終因病離世。原在臺中國防科技中心工作的小兒子吳朝水,在母親懇切地要求下,帶著妻小一起回臺東接手老店經營。吳朝水之妻李佳潤回想著說:「那時其實也很掙扎,也請婆婆搬到臺中一起生活一陣子,但老人家不習慣還是堅持要回到臺東。可是家裡的小女兒從小有自閉症,都市生活其實能讓她獲得較完善的照顧,教育資源也比較好。不過,為了孝順母親,全家人還是毅然決然地搬回臺東,重新開始全新的生活。」
在臺中都會區長大的李姐,從小就常進出臺中第二市場與中友百貨等周遭環境,在在都是當時極其繁榮、進步的生活圈。但反觀那時的臺東市區,幾乎都是老舊的小矮房,最多只有兩層樓高,而整個市區裡最大的時尚商場就是「三商百貨」,也是臺東唯一的百貨公司。每到冬季,海風時不時又會帶來沙塵暴,整體環境與西部大不相同,所以剛來到臺東時,相當不能適應。
為重拾老店的昔日風華,夫妻倆只能硬著頭皮、奮力一搏。剛開始,夫妻倆和婆婆三人共同打理原本的攤子,學習煮出父親留下的老味道。後來,趁隔壁攤子搬走後,李姐趕緊和房東租下相鄰的店面,打通牆面以擴大原有空間,讓客人的用餐空間更加寬敞,並因夫妻倆長期生活在臺中,改造上也加入了西部商家的經營概念,將老攤子做了第一次的轉型。
為了將老店打造出耳目一新的感受,店裡的桌椅全是全新訂做,李姐還邀請一位留日的室內設計師,將店面設計成客棧式的懷舊風格,深受大家喜愛。
後來,受知名電視節目「美鳳有約」邀約報導,打開了老店的知名度,「老東台米台目」逐漸從地方小吃轉變為外地遊客的必吃美食,搖身成為臺東市區的排隊美食。
ㄧ次到位的改變 老東台米台目迎向未來潮流趨勢
近年來,大同路上除了原先在此的楊記家傳、藍蜻蜓外,還新搬來了榕樹下、陳家麻糬等,儼然成為臺東市內的知名老店聚集中心、遊客們的市區必遊路線。
李姐笑說:「以前老店空間較小,客人們常常吃到滿頭大汗,常問怎麼一碗米苔目彷彿越吃越大碗?」雖然是個趣談,但夫婦倆還是想找一處讓客人感到較舒適的空間。所以前兩年「老東台米台目」便搬到現在大同路上的新位置,原來的老店就讓兒子經營新品牌「品甜屋」,改賣米苔目古早味甜湯,帶給客人另一種米苔目的滋味。
認真的李姐說:「每次店面的轉型,對我而言都是一次理想的實踐。」第一次的改造,老東台將原先的傳統路邊攤販,轉型成帶有獨特風格的品牌小店;而第二次的轉型,李姐更將小店概念直接躍昇為「五星級」的寬敞小吃餐廳。
為了大同路新店的開幕,光是裝修部分就花了500多萬元。原本這裡是一間網咖,李姐將所有隔間重新打掉、裝潢,打造出簡約、自然又具設計感的新面貌,並以老東台傳承的故事裝點牆面,讓遊客來用餐不僅舒適、乾淨,還能一邊閱讀這碗流傳60年米苔目的過往風華。
另外,針對飲食概念的部份,老東台也有相當大的突破。李姐認為現在人對於健康特別注重,所以店內的肉燥雖維持傳統的配比與綿密口感,但煮法較為清爽、不油膩;而調味使用的胡椒粉也請光明路上的中藥行搭配,成本較高,但品質相對較好。餐桌上用的調味罐,從前是直接開瓶後就擺在桌上,直到一大罐使用完後才做替換;現在則是改用小瓶裝,雖然準備工作多了一個步驟,但相對較為衛生。
不過,李姐誠實地說:「雖然調整後,新的客人多了,但老客人偶爾會表示他們不習慣這樣的模式與口味,這讓我感覺有些難過。透過味道,老客人們想品嚐的,其實就是一股「情感」。但養生健康又是我想為客人做到的把關,因此只能不斷持續地進修與調整,只為努力找出符合養生概念的替代方式,未來持續找出「老東台米台目」在理念與傳統之間的平衡點。」
李姐說她用十年的時間來適應臺東,經歷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早已成為道道地地的臺東人了。這裡的居民們善良、淳樸,人情味濃厚地令她印象深刻,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讓她愛上臺東的最大主因。而陪著老東台經歷過小攤子的模式,也跨越到大店面的經營領域,李姐默默地在心裡頭畫著融合彼此優點後的第三次理想藍圖。因為,老客人長久以來一直支持著老東台的這份情,是夫妻倆謹記在心的深深感動。
本文同步刊登於【柴魚飛舞】台東縣政府出版品。
–
相關資訊
老東台米台目
電話:089-348952
地址:台東市大同路151號
營業時間:週一~週日11:00~22:00
老東台米台目‧台東美食故事|台東製造(FB粉絲專頁)
Kumuwalis
18 12 月
超級難吃!介紹這家店降低了你的格調。頂多就是介紹他的歷史,現在的店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沒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