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臺東人,沒有人不知道廣東路與中正路轉角的那攤綠豆湯,以前電影興盛的年代,年輕人只要休假就常去攤子吃碗綠豆湯,再到旁邊的大同戲院看場電影,在許多臺東人的成長記憶裡,綠豆湯和電影像是一個套裝行程一般緊緊串聯著,陪伴著長輩們走過青春年少。
那些忠實的老客人們,總是在午後慢慢散步到老地方,人才走到店門口外,便向裡頭的年輕老闆喊:「哎!綠豆湯一碗。」然後搬張竹凳子就一個人坐在攤車旁,開場熱絡地幾句問候,接著逕自低頭默默地喝著綠豆湯。吃完後,掏出口袋的銅板放在桌上,舉個手打個招呼就走。那種默契就像是每天都會見到面的家人,無須瑣碎囉嗦的服務與互動,彼此間就只有足夠熟悉的人才能懂得。
口述:
劉振聲,幸福綠豆湯第一代老闆,現任黃老闆的外公。
–
不想當山前苦怕了的「做穡人」,卻來到更加落後的臺東。
民國二十年,劉振聲阿公(幸福綠豆湯第一代老闆)是在以務農為主的雲林縣元長鄉出生。從小,大家都是「做穡」(註:務農)維生,但家裡能耕種的田地少之又少,根本賺不到什麼錢,生活上既艱辛又窮困。
阿公說他印象最深的是,當時雖然有上「小學校」,但其實每天都得去田裡幫忙,根本算不上真正上學。而且日本警察很兇,動不動就到家裡臨檢,大家隨時都得繃緊神經,環境也必須一塵不染,有時連大人都會害怕地躲起來。二次大戰日、美軍交鋒時,還要躲避空襲掃射。
等到光復之後,臺灣又發生了二二八事件,動亂依舊無法平復。依稀記得有一位姑丈是日治時期的軍官,原本都是穿著挺拔的軍服,配戴一把長槍,既帥氣又英俊,光復後卻落得要躲藏過日子的悲慘下場,那時平民百姓們,日日都活在恐懼之中。
也因為小時候那些「苦怕了」的日子,讓好不容易成家了的阿公,一心只想逃離「作穡人」的貧困。三十四歲時,他選擇帶著妻小離開山前(從前對臺灣西部的稱呼),帶著先前攢存的一些小本,來到臺東做生意。現在回想起來,一家人待在臺東的時間竟比故鄉還久了。
阿公說其實年輕時他從沒來過臺東,也根本不知道臺東在哪,只聽了小姨子說婆家在臺東發展,就下定決心到這闖蕩。民國五十三年,南迴鐵路尚未建設,全家人得經過一整天的勞頓車程,先從雲林縣搭平快火車到高雄,再轉公路的「金馬號」才能抵達臺東。
可是當下車看到臺東的第一眼,男兒淚就忍不住掉下來,因為臺東實在是太荒涼了!放眼望去什麼都沒有,在西部早已是柏油路的年代,這裡卻是滿地的黃土碎石子。當時是農曆十月,一片黃霧茫茫的風吹砂瀰漫,想起砂石被季風吹打到腳上的那種疼痛,印象還好深好深。
一手牽著大兒子,一手還抱著七個月大的女兒,帶著全身家當(其實也只有兩只皮箱與一床厚棉被),想說要有個好環境去發展,卻不想比雲林還要更落後,心裡頭五味雜陳。還好太太是一位認命堅強的女人,安慰著既然都來到臺東了,就一定要共同努力打拼過日子,他才不至於失去毅力。
打拼的日子就算苦,也是充滿滋味。
剛開始到臺東,也不知道該要做什麼生意。當時,臺東幾乎都是小矮房,中正路上的房子一間只賣3000元,但對當時的他,也還是買不起的高價,全家人租了一間破舊的小房就定居下來。
在雲林,連豬寮都是用紅磚頭蓋成的,沒想到在臺東,只能全家人擠在一間牆還是用泥土抹上的小小矮房,裡頭的空間大概才7、8坪,要上廁所還得走到隔壁的矮邊間;那破破爛爛的牆,連風都會穿透,冬天洗澡時還得拿兩片木板擋著才不會受凍。
當時,臺東的親戚們在初鹿「作山」(山坡上開墾種田),就問他要不要也一起做,阿公堅決拒絕,畢竟當初就是為了要改變以前看天吃飯的苦日子才來到臺東,既然來了就一定要想出門路,拼出自己的生意。
他想到以前在雲林也有種綠豆,家裡也常會煮綠豆湯來吃,而且當時的臺東也有很多農人在種植綠豆,夫妻倆就決定開始開個叫賣綠豆湯跟紅豆餅的小攤子。
起先為了尋找擺攤的地點,兩個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人便沿著臺東市內的大街小巷到處亂逛,有時走路、有時騎著腳踏車,每天從清晨到半夜,四處觀察哪個點才是臺東市人潮最密集的地方,最後選定在當時臺東市最繁榮的「大同戲院」附近。
阿公說,民國五十多年臺東最大的市場是「中央市場」,再來就是戲院旁的「大同市場」。市場裡面除了我們常見的蔬菜、肉品外,有時還會賣原住民打獵的山羌、穿山甲等山產,這是他在山前從沒看過的。
而昔日的寶桑路一到了晚上,總是會出現滿滿的人潮,街上有一堆小吃攤,甚至連蛇肉湯都有,熱鬧得很。還帶著皮的「紅甘蔗」註1則是整捆、整捆地直接賣給客人,一捆十塊、十五塊用喊價的方式,看誰喊的價格高就能買走,有時阿公也會買個一捆回家削給大家吃,這就是當時家裡偶爾會有的小確幸。
找到地點後,阿公便花了「300元」積蓄,向一位從嘉義新港到臺東的移民買下一臺手推車。每天,從大同市場後巷,推到廣東路和中正路的路口叫賣,生意一做就到現在。
現在這個路口,是一位檳榔攤的老闆所有,他把屋簷下的位子讓給阿公做生意,十多年來從沒收過房租。所以當房東他們偶爾外出時,全家人就去幫忙顧攤、賣檳榔,有時就算連自己休息沒擺攤,也得去幫忙顧攤子,他說這就是一種互相的人情味。後來房東不賣檳榔了,阿公就把他的店面買下來,所以「幸福綠豆湯」的位置自始至今都沒變過。
早期熱鬧的光景,漁會旁的綠豆湯。
說到煮綠豆湯,當然自己煮來吃簡單多了,但要做成生意,那就是一門學問。
夫妻倆邊賣、邊研究調整,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自己才認為可以算得上是做生意的程度,而這碗綠豆湯的口味就一路傳到現在,經過五十多個年頭。
為了因應綠豆的收成與季節變換,攤車上的綠豆湯是從過年開始賣到農曆十月,而每到十一月至十二月,夫妻倆就開始賣煎紅豆餅。阿公說,他做的紅豆餅和我們年輕人想像中那種烤得厚圓可愛的不同,那時賣的紅豆餅有點像是包子,得把熬煮好的香甜紅豆餡用軟軟的麵粉糰包著,再像蔥油餅一樣用大鐵盤油煎。剛煎好的紅豆餅熱騰騰的,一口咬下外皮酥香又甜,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當時臺東的漁會還在中正路的冰工廠旁,現已遷移到了富岡,而大同路、中正路、寶桑路這一區就是全臺東最熱鬧的圈子。每天三、四點,夫妻倆會先把攤車推到漁會旁去叫賣,他還記得每天都有兩卡車的「箱漁」(裝成一箱箱的漁獲)從高雄載到臺東市批發,漁販們一早便聚集到漁會批貨,批完後再分開去賣。
人一多,自然而然就聚集了許多小吃攤,除了阿公在那裡賣紅豆餅、綠豆湯外,還有豆漿攤跟其他小吃,大家只要肚子餓了,就會買些小吃填飽肚子。如果紅豆餅還沒賣完,就再推到大同市場繼續叫賣,對面就是大同戲院,人潮同樣多得很,跟現在完全不一樣。那時的綠豆湯,一碗只要伍角、一塊,阿公說:「從前的人只要吃得飽,一切就很知足。」
全家人一同努力,撐起這碗幸福綠豆湯。
以前大家都是苦過來的,有生意做絕不會休息。每天清晨起來備料,一早就推去檳榔攤旁賣,都是一家七口輪流著顧攤子。二女兒說小時候都是早上先去上學,午休時就到攤子幫忙顧攤,爸爸才能回家吃個飯休息一下,等午休結束再回學校上課,日復一日都是如此。
劉阿公:「家裡其實也沒什麼好吃的,有時就把番薯刨絲在門口曬成乾。家裡最常出現的料理就是早期所有臺灣人的記憶「蕃薯籤」,說真的以前覺得日子苦,但現在想起來還會懷念呢。」
劉阿姨(阿公的女兒):「我還記得以前沒有什麼配菜,我們都直接用煮好的綠豆湯拌白飯吃,這樣甜甜的也蠻好吃的,一次都能吃個兩三碗,肚子就很飽了。」
阿公說他去接下午班後,就會一路賣到半夜。我們驚呼綠豆湯賣到消夜場?從前臺東晚上會有人出來嗎?!阿公笑說:「當時寶桑路這一帶多熱鬧阿!」在還沒有冷氣的時代,每到夏天暑氣熱時,晚上就會有許多人出來散步納涼、吃碗清涼的綠豆湯。況且攤子附近就是臺東當時最有名的「省都大旅社」,一天會有多達十多臺的遊覽車帶來全臺各地的遊客,所以除了在地人外,連外縣市的遊客都很愛喝他們的綠豆湯呢。
從前的綠豆湯完全都是「在地的」!綠豆是臺東農民種的、糖也是臺東糖廠生產的,那份香氣醇厚迷人。後來臺灣開始進口綠豆跟糖,農民們開始覺得種綠豆、甘蔗根本不划算,一年一收的白甘蔗產量少,一分地的甘蔗只能賣個萬把塊,所以許多農人都改種其他經濟作物,臺東糖廠也就漸漸式微,後來停用不再生產,現在的臺東糖廠就只剩生產冰品的功能。
而綠豆更是如此!國外的農田都係以「英畝」計算,機器一次能耕作的面積大,省時省力、生產力又高,所以進口綠豆遠比本地便宜。綠豆賣出的價格不好,大家也就漸漸改種其他像是稻米、香蕉、釋迦等高價作物,真正在地的綠豆就很難再找得到了。
從樸實鄉村長大的阿公認為:「做吃的一定要有良心。」即使原物料產地因為社會環境而被迫改變,但做法一定要堅持;他認為不應該賺的錢,一定是不能賺的,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像是店內的青草茶,從前他都會在市內到處找野生的青草藥,鯉魚山附近、河堤旁邊、巷弄野地,或到現在綠色隧道附近的十股,只要是無人耕種的土地就不會有灑除草劑疑慮,那些青草才能割來煮茶。而且要割青草,一定要等好天氣才行。拿回家後就要馬上日曬,透過炙熱的臺東陽光,好好地除去那堆青草的水氣,這樣不僅能夠保存,味道也才會香。
阿公特別說,一般的青草通常都能在市區內找到,唯獨生長在深山的「野生鳳尾草」因為取得不易,只好等原住民下山時才會拿到大同市場一捆一捆的賣,所以只有鳳尾草是得到市場買才有呢。
聽阿公在講述一碗傳統的綠豆湯或是一杯青草茶的神情,就像是在回憶一位老朋友般,所有的過程、細節都依舊清晰,充滿感情。問他會不會很開心自己的外孫願意接手你一生努力的店面,讓幸福綠豆湯繼續延續下去?
他笑笑的說:「以前剛來臺東時的辛苦,現在年輕人很難想像,也感受不到。說真的,努力認真讓一家店這樣慢慢、慢慢地穩定,等到這間店長出屬於它的茂密枝枒,自己也已經老了,無法好好享受大樹下乘涼的暢快,就讓兒孫他們去做吧!」
一代代傳承,永遠不變的樸實滋味。
承接外公這攤從無到有的老口味,黃老闆誠實地說,一個年輕人要接一間在地經營將近五、六十年的老店,那倍受檢視的眼光讓他必須更加努力。許多從第一代就留到現在的老顧客們,對於傳統味道可是絕不會妥協,為了傳承記憶中永遠不變的味道,老闆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反而堅信「幸福綠豆湯」就是因為留住大家對於傳統的喜愛,才能用樸實、單純與滿滿的人情味,在眾多臺東小吃裡,走出一條專屬於自己的路。
所以說,這碗一家人花了一輩子的所熬煮的綠豆湯,喝起來怎能不幸福?
註1當時臺東廣植甘蔗,白甘蔗收成多交臺東糖廠製糖,紅甘蔗就成為一般的庶民點心。
本文同步刊登於【柴魚飛舞】台東縣政府出版品。
–
相關資訊
幸福綠豆湯
電話:089-342199
地址:臺東市中正路164號
營業時間:週一~週六 10:00~21:00;週日13:30~21:00
幸福綠豆湯‧台東美食故事|台東製造(FB粉絲專頁)
尚未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