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遊客來訪東海岸,從未注意到三仙台旁竟隱藏了一處美麗又純樸的「比西里岸」。
比西里岸部落位於東海岸的一個小海灣,阿美族語”pisilian”原意指的就是放羊的地方(pi=動詞 翻譯成放羊的放;sili=羊;an=地方),過去在這生活的阿美族人靠海而生、在離岸小島上養羊,生活簡單自在。生活就是不時在農田裡耕種著野菜時蔬;天氣好的時候就下海捕魚或撿拾藤壺、海菜,過著與大自然為伍自給自足的生活。
這裡零零星星將近400多戶,部落裡大多是老人與小孩,附近只有賣日常生活用品的雜貨店。在平日人煙稀少的時候,散步於蜿蜒的小徑巷弄裡,不時能感受到一種時空疏離的寧靜感。
沒想到這次原本只是打算單純寫一篇「幾米地圖攻略」,但隨著穿梭在比西里岸的步伐與視野越來越深入,竟能體會到三種層次的感受,也是另一種地圖攻略吧?
一、與藝術相會的趣味性。
一開始迪索跟我說,走吧!我們去探探到底什麼是「比西里岸的幾米園區」。我腦中馬上浮現一群熱鬧的擁擠人潮正排隊等著與一個個幾米作品合照的喧鬧畫面。
但當我們真正抵達比西里岸時,卻有一種反差的驚喜。老實說遊客並不多,小村落裡,狗與貓都悠閒地在街頭閒晃或打盹,一台滿載飲料的貨車正穿梭在巷子裡,為僅有的幾家雜貨店補貨,整個部落恬靜而樸質。
我們手拿著部落的導覽地圖,積極地想找出隱藏在比西里岸裏頭的11個幾米角落,感覺像是尋寶遊戲,勢在必得!
首先,我們從「毛毛兔」開始。
這隻巨型的毛毛兔是用漂流木打造出如繪本般的筆觸,一方面結合了東海岸的元素,與充滿童趣的意象,非常吸睛可愛。旁邊用廢棄的酒瓶當作裝置藝術,也傳導了環保的概念。
《謝謝你毛毛兔,這個下午真好玩》的故事其實是在說小女孩已長大成為一位老太太後,她在廢棄的動物園裡再度與毛毛兔重逢,她們一起重溫兒時的夢,在夢裡再次經歷了一個好玩的下午。
毛毛兔將老太太心中沈睡的小女孩喚醒,與她一起到處遊樂,充滿了愛與溫暖,看著在比西里岸的小女孩,好像迎著風就快要飛起來了。
二、想像與現實的距離感。
而散落在部落裡的《走在春天的下午》。則是描繪一個怯懦、害羞戴著藍白帽的小女孩,與一隻名叫阿吉的狗,為了完成與好朋友的約定,決定鼓起勇氣,在一個晴朗、野花叢生的春天,踏上一段回憶的旅程,尋找承諾。我們也一起跟著小女孩的腳步漫遊比西里岸,全程走完大約需要一個半~二個小時。
散步呢,我們主要分為兩個區域。區域一,是看見毛毛兔後往前走,「No.1小女孩」就在金爐旁邊的圍牆上。
右手邊是「煙仔罾的漁網工廠」,以前在海上的一組定置網漁需要的漁具、人力眾多,漁場揚網捕魚的工作需要每天黎明、黃昏各一次。其他白天的時間,漁夫就會在這裡洗網、補網、染網。
順著眼前的巷子往前走,過了雜貨店後,就是小女孩停留的「No.3」。
在尋找的過程中,不時會看見年代久遠、有些殘破的舊房子,屋頂用粗繩緊綁著固定,以免颱風天時被風吹走,這其實是早期海邊漁村常見的生活模樣。
咦?那第二個點呢?!已經變成這片被塗掉的白牆。
也因為這個意外,才發展了這張「部落版的小女孩」。這是當地一位江月美阿嬤不捨得幾米的畫從部落消失,花了一個晚上在自家的牆上畫出這幅類似幾米的壁畫。
從發現No.3小女孩的小巷子直走。
出口就可以看見「No.4的女孩與阿吉」又出現在民宅旁的牆上了。
這天剛好民宅主人家正在處理漁獲,鄰居就一起坐在門口閒聊,斟酌著眼前這尾大魚到底是幾兩。居民們對陌生人出現在家門旁閒晃拍照都習以為常;而遊客則像是哈利波特掉入儲思盆裡,觀看一切,身歷其境卻不融入。
繞過轉角,緊連著「No.5」插畫就在叉路口,明顯可見。
有發現這裡的房子都矮矮小小的嗎?隨著地勢而高低錯落、比鄰而居,我們想像鄰居們彼此的情感一定是非常緊密。但或許是因為大多數的青年居民都移居外縣市工作,街上看見的居民其實不多,整個村子裡安安靜靜的。
區域二,則是以「文化中心」作為出發點。
文化中心是座顯眼的鵝黃色建築,這是做自己買材料自己蓋的文化中心,僅用270萬蓋起的一座在地指標建築,裡頭很多木頭是趁八八風災時趕緊採購而來,屋外與河堤上都擺放著穿上創意色彩的漂流木羊群。
小巷的入口有一棟橘紅相間的平房,那是「羅馬藝大」青年民宿,可以看見門口有幾座小魚塭,那是從前集中魚苗的地方。每年1月是捕虱目魚苗的時節,從前一條魚苗可以賣一兩塊錢的價格,部落的小朋友們為了賺取一些學費或零用錢就會去沿岸捕捉魚苗,賣給有魚塭的人家。
後來,社區發展協會將廢棄了5、60年的空間整理起來,現交由部落青年經營管理青年旅社,外牆的彩繪牆可是部落的小朋友們親自畫上的呢!
筆直地往上走,即可看見右手邊牆上「No.7的小女孩」正穿著掉落的鞋,旁邊還有兩隻小貓同行(話說”No.6”是怎麼也找不著…)。
左手邊有一處顯眼的茅草涼亭,那是當地的”sasa”(居民們的集會所)。晚上吃飽後,左鄰右舍都會聚在這裡閒聊,如果哪家的老人沒出來,大家就會前去關心,也有一種社區關懷站的概念。
前方「天主堂—聖母利祿堂」是最早進入比西里岸部落的教會,民國50年時成立,那時部落的生活環境並不富裕,傳教士常會發放民間救濟品給居民們,只要禮拜結束,就能領到麵粉或衣服等物資,也奠定了此處宗教信仰的觀念。
順著找到小女孩的巷子向村子的右邊前進,可以看見「No.8的小女孩」正跟著馬戲團的大象繼續往前探險,而我們也還沒到達終點。
左手邊的民宿牆上有一片充滿童趣的插畫,一群小朋友在玩耍遊樂的畫面,水還能從屋裡的水管流向水溝裡頭,很有意思呢。
再往上坡走去,「No.9」、「No.10」的小女孩就沿著這條路出現。
我們再次鑽進找到No.9小女孩的那條巷子走向「No.11小女孩」的插畫位置,就在靠近河堤的巷子盡頭。
最後,女孩走到了熊身旁,在《走在春天的下午》的故事最後,小女孩獨自完成了旅程,體會到逝去的好友變成了風、變成了雲、變成了星星、變成了光,最終將變成了小女孩最強的力量,與最美好的想念。
全程走完後,不知你是否也感受到比西里岸部落與《走在春天的下午》都恰好有著一樣的感受,雖美麗,但卻隱藏著一股淡淡的哀愁。
三、充滿生活畫面的故事性
老實說,我深深喜歡著這樣的散步,好像時而是比西里岸部落,時而又是那個屬於女孩的春天下午。比西里岸,從以前阿美族人生活的樂觀活潑,逐漸因為開發規劃而沉靜,現在從居民的手中又將再次活絡起來。
這裡著名的「比西里岸pawpaw鼓樂團」深受大眾喜愛。早期的比西里岸以傳統漁獵產業為主,三仙灣恰好符合水夠深、潮流不大的環境條件,因此有定置漁網的產業。定期更換廢棄浮筒剖半後,再以羊皮貼上,就成了pawpaw鼓。
三仙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春妹,為了部落的孩子們,邀請藝術家范志明老師一起成立鼓樂隊,傳承母語歌曲。讓部落的國高中生們加入,利用課餘時間努力練習,用音樂凝聚部落孩子,一舉躍上國際舞台而聞名。
路口的毛毛兔的誕生,其實是源自於河堤上的那隻領頭羊。而領頭羊則是在地藝術家拉黑子在2013年時,帶領部落族人用漂流木一根根銜接而成的作品。
那望著比西里岸的羊,是希望告訴那些離鄉工作的孩子們,無論如何,別忘記回家的路,永遠記得自己是來自於比西里岸的小羊兒。
比西里岸,在不斷尋找自我認同中努力堅持,如書末的小女孩,雖走在鋼索上,但依舊平舉著雙手緩緩地向前走。微風吹著裙擺搖曳,身旁的鳥兒、白雲都自在的飛翔著。無論如何,當失去能轉換成心中永恆的存在,那就是一種堅信的力量。
部分資料來源:比西里岸創意工坊導覽地圖。
相關資訊
比西里岸部落
位置:台東縣成功鎮白蓮路(比西里岸即成功鎮三仙社區,於台11線112公里處轉基翬路直行約1.5公里轉入海濱小路續行約700公尺即可抵達比西里岸部落入口意象。)
幾米散步地圖.比西里岸部落|台東製造(FB粉絲專頁)
Becca
17 10 月
請問要去哪裡可以索取部落導覽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