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部落獵人餐桌|八部合音祈福之餐|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

從台九線公路彎入武陵村旁的小徑,經過顛簸的山路,登上海拔930m的永陵山。

這裡是王朱孝賢家族的山林,也是對於土地最美好的眷戀。
在花東縱谷頗負盛名的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2014年從梨山回到永康部落,重新在土地耕種、學習聆聽大自然。以前家裡種的茶,而回來後是玉米、小米、南瓜和紅藜。

「因為每塊土地能生長的作物都不盡相同,而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得要學會與它一起共生才行。」

掌杓的王美華手藝精湛,在傳統竹屋家裡,就有風味絕倫的餐宴,口味可說是台東風味餐裡頭的翹楚。近年更融入布農文化的傳統與創新,推出「獵人餐桌」。

先有了獵人,然後才有餐桌。

 

敬天愛地的布農族,從獵物的蛋白質到原生種的菜葉,自古以來的餐食都取自山林,感謝大自然賜予的他們,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獵人智慧。

入山前,由耆老胡明智帶領,告知祖靈即將入山,為此行平安作祈福祭儀。

沿途,耆老王秋雄傳授獵人的山林智慧,從陷阱的置放、獸徑的辨識與製作搜救者的告知記號等;也有精彩的植物導覽,像是作為藤編的黃藤,還有染色用的薯榔。

由動物的腳印及糞便,能夠分辨獵物的形體大小與蹤跡,來擬定補獵的方式。

其中搜救者記號的技巧相當實用,利用折斷的草梗方向,告知後進者「我往哪個方向走」,假若受困時,可以大幅縮短被找到的時間,增加脫困機率。

陣雨未乾有些路滑,林路卻甚是好走。細看五月的油桐花落,尋著雄花與雌花的相異處;而看似叢生的麻竹,在以前是天然的部族分界記號。

數十個起落攀爬後,抵達一處略平的斜坡地。秋雄叔叔切砍數個檜木碎屑,搓揉後作為精油芳香手心。
盪著鞦韆、練習傳統獵人的技藝:擲矛與射箭,慢慢地享受與山林共處的狩獵時光。

出了林道,外面有布農婦女的等候,茶與點心是犒賞辛勞的暖意。走入鋪滿礫石的平台,原木、竹料與穀草搭建的屋邸,蔭涼人心。

將180度縱谷全景收入眼底,盈滿眼眶的綠意裡,有公路、稻田和城鎮,更能遠眺整座海岸山脈。

最天然的餐桌,取自大地的智慧。

 

獵人餐桌另有個名稱「八部合音餐」,是為祈福之意。宴食料理由八道料理組成,都是以布農族的傳統主食入菜,從烹煮方式、食材選擇一直到擺盤器皿,像是一頓文化說餐。

摘取來的月桃葉、血桐葉搭配木質地器皿,就是最環保美好的食具。

竹枝插著豬肉,在磚爐旁炭烤至熟,正午時分的大霧襲來,就像在一幅畫裡用餐。

清蒸地瓜、南瓜與紫心地瓜,梅醬佐著食蔬,擺盤的襯葉,都是取自當季的土地自然生長,還有小米鹹魚料理,爽口沁入舌尖。

孝賢從炭烤房裡取出煙燻雞腿排,腿肉韌而堅實,風味好極了。而煙燻的料理手法,正是早前獵物捕獲較多時,最傳統且有效率的食物保存方式。

再以樹豆排骨湯與玉米凍甜點作為結尾。

望著瀰漫山谷的霧氣,聆聽烏尼囊團隊吟唱的古謠,無樂器的泛音和聲,都是族人心中對土地的謙卑謝意。

八部合音、報戰功,大地祈福與獵人的誇耀。

 

「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完整的遊程內容,除了體驗與美食,也有傳統文化祭儀的展演,
廣為人知的八部合音(pasibutbut),是布農族傳統祭典歌謠,男子圍成一圈,透過喉音及和音由低部音階向上,祈求神明讓小米能夠收穫肥豐,過程寧靜而神聖,是為《小米祈求豐收歌》
獵人狩獵完,下山回到自己的部族,開始進行報戰功(malastapang)。過程中男子誇耀個人戰功,女子也會一同祝賀,為自己的丈夫或兒子驕傲。

永續旅遊,讓土地一直活著。


孝賢說,目前永陵山的獵人餐桌行程,總量的上限是30人,透過控制團客的數量,減少對土地的衝擊。
在遊程設計方面,加入許多文化的背景,從每一步的前行到每一口的餐食,都有老祖先的山林智慧,也有著布農人的生命觀。

餐盤器皿大量使用自然媒材製作,像是竹杯、竹籤與月桃葉餐盤,讓這些消耗品能夠回歸土地,更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加強環保意識。
永續旅遊的目標本來就不易達成,烏尼囊透過遊程轉型,走向精緻路線,少一點文化消費,而是更多的文化認同。


_
感謝:

交通部觀光局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旋之恆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