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什麼是創作時最重要的過程,我想是『等待』吧。」
聲音藝術至今尚未被賦予一個精確的定義,有些創作者用聲線表現情緒、有些是電子音樂,也有些是田野錄音再製。而田野錄音,就是等著環境裡各種聲音不斷出現、消逝、然後新聲音又再度出現,以聲音作為藝術創作的媒材,關注生活週遭環境裡的一切發生,彷彿在許雁婷的聲音世界裡,眾聲萬物都是如此活躍地存在著。
「視覺藝術是相對普遍被大眾熟悉的,但聲音卻很容易被忽略,人們對於聲音的要求好像彷彿有聽到就好。但其實聲音的層次很豐富,往往會產生許多有趣的發現。」
耳朵這個器官,因為一直是打開著的,不像雙眼一樣可以選擇想凝視或者閉上眼,反而人的大腦很容易會忽略掉許多外在的聲音,久而久之便失去它的敏銳度。但生活中的聲音存有很複雜的結構與細節,從事聲音創作,就是希望大家多去「主動聆聽」。
2008年「嘉義聲音計劃」是許雁婷開啟聲音採集的契機,後來的創作也大多是以田野錄音作為主要素材基底然後再創作,有時會用來製作音景,而有時則會直接使用素材創作聲音紀錄片,如2018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水上樂園》,就是透過聆聽感受敘事,去想像或探究島嶼生活中人與海洋的共生關係。
但有時她也會利用合成器進行電子音樂創作,或運用物件直接在現場發出聲音,許雁婷的創作如聲音藝術的發展一樣,同樣也展現著聲音的多元與可能性。
–
「當抵達臺東美術館的第一天,我先大致繞走一圈,聽聽這個場域裡有什麼聲音。」
藏在地面下,噴水池的馬達透過鐵板產生細微的震動聲響,一段段伴隨著泉水的出現確實存在著,卻鮮為人知;鳳凰花樹長成的長豆莢,熟成掉落後,豆莢內的種子會因搖晃而發出沙沙的敲擊聲,同樣也比不上做為小朋友手中的刀劍玩具般有趣。
無論在美術館裡頭或週遭,試圖找出那些生活中原本就一直在發出卻容易被忽略的聲音,透過聲音換能器(Transducer/Exciter)將許多人聚集、走動的木棧道化為揚聲器,讓聲波震動木棧道,藉此讓音流竄於美術館戶外空間,以一個隱晦的方式被重新聽見。
另外,美術館的木棧道多有船隻、甲板的形象,雁婷同時結合從富岡漁港所收錄的各種聲音,包括船的來與離開、鳴笛、靠岸時與橡膠輪胎的摩擦拍擊聲、人們拖著行李箱走動、臨停計程車司機的喊叫、廣播聲…。
她發現「台東作為一個轉運站」的特點,無論是地理上交通的轉運,或是生命經驗裡停留、離開,透過田野聲音堆疊與展現,去感受台東,也去延展民眾對美術館戶外空間與木棧道形態的想像。
–
「Tengilen!聲音在說話」|2020/10/25-11/30|臺東美術館
駐館聲音藝術家|許雁婷、Nigel Brown
策展人 |張溥騰
策展執行|鄭亦婷
美術設計|薛映玫
影像製作|莫林以埜
–
相關訊息
聲X音X樂|跨域音樂市集
活動時間|2020/10/24-25 17:00-21:00
活動地點|臺東美術館
相關活動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Tengilensoundart/
尚未有留言